海安宮之中壇元帥原為台南縣北門鄉蚵寮村(新厝仔)一戶洪姓人家之家神,在民國40年代,許多北門鄉民紛紛移民至高雄討生活,洪姓人家同樣也移民到高雄生活,而太子爺也在民國42年跟著洪姓人家一起南下高雄。
洪瑞金恭請中壇元帥金身南下後,就定居在高雄鼓山區牛車仔寮(現今鼓山區厚生里),當時醫療科技並不發達,住在鄰近區域一代的北門鄉民遇有身體病痛時,都會前往請示太子爺,而太子爺也神威顯化,治癒許多村民。
由於太子爺屢屢展現神威,在村民與洪瑞金商議後,決定將太子爺落公,成為村莊的公佛,一起庇佑旅居鼓山地區的北門民眾。但因早期尚未有公厝,所以都以爐主佛的方式輪流奉祀。
民國65年,村民集資興建公厝,並成立海安宮管理委員會;民國80年,太子爺指示準備興建大廟,但當時管委會並無足夠經費,但在太子爺的神威顯赫下,大廟逐步完成,並於84年興建完成並入火安座,也就是現金海安宮之樣貌。
紀錄廟宇: 高雄市北鼓山海安宮
紀錄單位: 藝農陣 微廟影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