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道:祀典大觀音亭興濟宮

位在府城成功路上的興濟宮,是府城少數祀典廟宇,也是府城相當早期的大道公廟宇。

 

明鄭時期鄭成功所帶領的軍民在府城的尖山南坡建「觀音宮」,隔年來自泉州同安鄭軍的是軍民又在「大觀音亭」旁建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當時稱為「大道公廟」,後來為了與良皇宮分別,稱「頂大道公廟」,良皇宮則稱「下大道公廟」

 

同治十三年(1874年)後,因為開山撫番的政策,導致許多官兵多染上瘴癘,幫時醫藥技術並不發達,許多官兵便前往興濟宮求助大道公。頓時,興濟宮與觀音亭頓時成為府城裡同類廟宇中香火最為鼎盛的廟宇。因為求助於大道公的官兵深受大道公神威照顧,因而上報朝廷,朝廷則下令將興濟宮列入祀典,興濟宮也成為臺灣唯一有列入官方祀典春秋二祭的保生大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