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有年:台南新營五間厝大豐宮

位在新營五間厝的大豐宮,主祀:南天聖帝、文衡五關帝、蔡觀音佛祖,與鹽水大豐南天宮有深厚的關係。

 

清嘉慶年間,新營五間厝後壁溪溪北地段(現今鐵線里南面的急水溪)有一座簡陋土石塊砌成的關帝廟,該廟即為現今新營五間厝大豐宮南天文衡大關帝與鹽水大豐南天宮文衡聖帝之肇始祖廟。

 

某一年間,該座土砌之關帝廟遭急水溪大水沖毀,有一令旗遭大水沖至鹽水大埔地區(現今大豐里),經神明指示後,得知為文衡聖帝的五位兄弟奉旨要在大埔守護蔡觀音佛祖成神。

 

爾後,完成蔡觀音佛祖得道成神的任務後,大關帝決定再回五間厝踏廟地並完成建廟大業,而當時大豐南天宮也已建廟完成,大關帝則交由二關帝等同胞來守護大埔莊民。

 

大關帝在回到五間厝,才發現五間厝之廟地已被鹽水護庇宮所分靈之天上聖母踏走,並完成建廟為現今的五間厝朝隆宮。大關帝於是降駕於五間厝保正(現今的里長)梁進丁身上,並交代其將共同鎮守朝隆宮,並配祀於龍邊。

 

直到民國三、四十年間,大關帝再指示眾弟子為其雕塑金身,並供奉於朝隆宮龍邊。直到民國六十七年,大關帝乩身梁進丁過世後,在民國六十九年時,五間厝莊民因派系問題,認為大關帝金身已老,且不知是否有無神靈,於是興起重新雕塑金身之議,並在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之時,將大關帝金身交由嘉義一間雕塑店進行退神。

 

就在朝隆宮進香回駕後,梁進丁的兒子梁義村發現大關帝金身消失,並致電給梁進丁的孫子梁漢祥告知此事,梁漢祥便請叔叔梁義村前去詢問朝隆宮主委此事,並得知大關帝被安置於嘉義的雕佛店。

 

得知此消息後,梁漢祥便委請其叔叔梁義村搭乘計程車前往嘉義雕佛店請回,並直接請往高雄梁漢祥住處,而此尊大關帝也就成為現今五間厝大豐宮之開基文衡大關帝。

 

民國九十三年初,南天文衡聖帝(大關帝)降駕指示,祂在新營五間厝的廟宇未完成,他還背負著照顧五間厝人丁的玉旨,所以必須回到新營五間厝建立廟宇,於是當年梁漢祥就回到五間厝購買空地要建廟和梁家弟子要居住的地方,於是農曆五月初九到大豐南天宮進香順道回到五間厝巡視挑選的廟地,註記地基。但是南天文衡聖帝(大關帝)降駕指示建廟時機未成熟,廟地的取得還有波折,所以仍先安奉在梁家家中。

 

隔年民國九十四年初,歲次乙酉年,梁漢祥五間厝新居落成,大豐宮迴遷五間厝,就是現在的新營五間厝大豐宮了。